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目录|摘要

2017-04-29 赵文卓 姜悦 会计学术联盟


会计学术联盟第七期Seminar(湖北经济学院,5月28日)征稿

    青年会计学者联合发起的会计本硕博NO.1平台 


分享信息,传正能量,交流学术

广结善缘,整合资源,服务成长

《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

1、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合约特征与公司现金持有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2、异地独董、履职职能与公司过度投资

曹春方 林雁

3、上市公司调研对投资决策有用吗——基于分析师调研报告的实证研究

肖斌卿 彭毅 方立兵 胡辰

4、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召集人影响力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潘珺 余玉苗

5、隐性担保、金融中介治理与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效率

魏明海 赖婧 张皓

6、公司创业投资究竟怎样影响创业企业的IPO抑价?——来自深圳创业板市场的证据

乔明哲 张玉利 凌玉 李金良

7、客户关系与企业成本粘性:敲竹杠还是合作

王雄元 高开娟

8、公司内部治理能阻止财务多元化战略吗?

周建 罗肖依 张双鹏

9、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谢佩洪 汪春霞

10、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

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杨筝

11、声明还是缄默:负面报道后国企和民企印象管理行为差异研究

杨洁 郭立宏

12、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并购成败吗——来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经验证据

陈泽艺 李常青 魏志华

 

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合约特征与公司现金持有

井建 纪丹宁 王健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与会计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国网英大集团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摘要】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理和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股权激励计划、现金持有、自由现金流假说、投资机会知识、融资约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


异地独董、履职职能与公司过度投资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过度投资这一较为全面的公司决策视角,以2001-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出异地独董的“咨询有效”、“咨询无效”和“监督无效”三种假说检验异地独董对公司整体投资的作用。研究发现:(1)异地独董导致了公司更严重的过度投资,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以此拒绝“咨询有效”假说;(2)从公司监督需求和咨询需求区分考察失效职能的结果表明,异地独董在公司整体层面主要表现为“监督无效”;(3)进一步分析显示,路径上,异地独董的履职失效源于更低的董事会出席率、公司更高的电话会议比例和公司面临的较差的信息环境。后果上,异地独董导致的过度投资降低了公司价值;而异地独董的差异也并非个体系统性偏差,相同独董的异地任职比本地任职导致了更严重的过度投资;忙碌、非职业背景、非学术背景和年龄较轻的异地独董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更强。

【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上市公司调研对投资决策有用吗——基于分析师调研报告的实证研究

肖斌卿 彭毅 方立兵 胡辰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中泰证券研究所

【摘要】聚焦于分析师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本文研究发现调研报告及评级调整事件发生后,投资者根据推荐上市公司进行买卖的相对行业超额收益率、相对大盘超额收益率都显著为正,特别是相对大盘超额收益率在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显著逆转,表明上市公司调研有一定投资决策价值且分析师在挖掘行业内有价值股票方面具有独特能力。然而与深度报告的超额收益率对比发现,调研报告的超额收益率并未优于深度报告,调整事件后,深度报告超额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要小于调研报告超额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明星分析师、实力靠前的券商选股评级、分析师实施调研的时点、分析师调研活动特征以及公司规模、透明度都会对调研报告超额收益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上市公司调研有效性的发挥,需要在上市公司、券商以及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召集人影响力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宗旨是监督财务报告过程、提高财务报告质量。2007年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须披露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但其履职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本文利用创业板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即非执行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越高;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成员或行业专家成员越多,越能提升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存在更多熟悉会计准则成员时更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可靠性。而对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履职状况的研究又发现,召集人影响力大有利于抑制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若财务总监兼任审计委员会成员,召集人影响力的正面效应变弱。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委员会治理功能方面的文献,同时也为优化审计委员会结构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隐性担保、金融中介治理与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效率

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隐性担保对债券市场盈余信息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中介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效应。利用2002-2013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数据,本文从产权、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银行借款三个维度实证发现隐性担保削弱了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为隐性担保扭曲债券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审计师、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单位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作用,发现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和高信用评级降低了隐性担保对盈余信息效率的削弱影响。研究表明,隐性担保可能让投资者忽视盈余等基本面信息、损害债券市场信息效率,但金融中介确实对隐性担保的负面作用存在治理效应。

【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公司创业投资究竟怎样影响创业企业的IPO抑价?——来自深圳创业板市场的证据

南开大学商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摘要】国外研究表明,公司创业投资能够降低创业企业IPO抑价水平,但未能考虑该影响机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以深交所创业板市场2013年底355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公司创业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企业;(2)公司创业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水平显著低于仅有一般独立VC参与的企业;(3)公司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IPO抑价之间存在类似“~”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该非线性关系受到投资方和受资企业之间业务相关性的影响。本文从细分不同VC类型和揭示信息传递复杂性两个方面深化了VC对IPO抑价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不同类型VC对IPO抑价影响的差异,以及公司创业投资对IPO抑价影响机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客户关系与企业成本粘性:敲竹杠还是合作

王雄元 高开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本文从企业间关系视角探讨客户对成本粘性的作用。客户可能利用关系专用性投资对上市公司“敲竹杠”提高成本粘性,也可能通过企业间合作降低成本粘性。基于2007-2013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单一客户采购金额占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越低,即使控制了样本自选择等问题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证明客户通过“合作效应”降低了成本粘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合作效应”仅在需求不确定性较高或竞争激烈的样本中存在,而“敲竹杠”效应在关系专用性投资高的样本客户中存在。本文验证了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和“敲竹杠”效应,并为成本习性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成本粘性、客户关系、关系专用性投资、供应链合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公司内部治理能阻止财务多元化战略吗?

   

南开大学商学院

【摘要】没有资源协同效应的财务多元化战略,是排除了组织寻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动机之后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冲突”的直接体现。基于期望理论,本文沿着两条路径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如何影响高管实施财务多元化战略的行为:(1)公司内部治理中控制机制的不同水平会影响高管实施财务多元化战略的可能性大小,即“期望值”;(2)不同程度的利益一致设计会影响高管的风险感知,进而影响其实施财务多元化战略降低雇佣和收入风险的“效价”满足。本研究通过使用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根据公司上市板块和所有权性质不同将样本进一步划分,运用FGLS回归发现,控制机制中的董事会独立性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能够显著降低财务多元化水平,这在主板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自由现金流水平高的时候,董事会的独立性在降低财务多元化水平时更为有效,表明当存在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时,一个独立的董事会能提高监督过程中的“警惕性”,更能发挥它的监督职能。与代理理论不同的是,利益一致设计的高管薪酬敏感度增加了高管可感知的风险,进而增加而不是降低了财务多元化水平,这种现象当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的时候尤为显著。

【关键词】公司内部治理、财务多元化战略、期望理论、期望值、效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谢佩洪 汪春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摘要】现有关于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静态视角,并且较少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样本。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投资效率的关系,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10-2015年A股制造业1770家上市公司的5131个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不足较为常见,但是过度投资的程度更为严重;过度投资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投资不足则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成长期企业,管理层权力中的两职兼任、管理层持股和股权结构会显著加重过度投资;对于成熟期企业,管理层权力中的管理层任职时间能够显著缓解过度投资问题,但两职兼任、管理层任职时间和管理层持股会显著加重投资不足问题;对于衰退期企业,管理层权力各变量没有显著作用。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显著抑制成长期企业的过度投资,促进成熟期企业的投资不足;另外,企业管理层任职时间能显著削弱成熟期高管薪酬激励对投资不足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投资效率、企业生命周期、高管薪酬激励、供给侧改革

【基金项目】上海曙光学者计划项目,上海高峰高原学科项目资助


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创新?控制内生性后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了企业创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两类公司,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效果越显著,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套利机会越少,且套利机会成本越高,因而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显著性越弱。从生产率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并没有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经济后果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升了下一期经营业绩。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存在拐点,当实体金融化程度超过23%时,两者之间逐渐开始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一种“促进效应”。综上可知,由于过去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利润率的事实,实体企业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表现为一种市场套利行为。虽然短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套利动机会显著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关键词】实体企业金融化、市场套利、企业创新、挤出效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声明还是缄默:负面报道后国企和民企印象管理行为差异研究

杨洁 郭立宏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不同控股股东背景下企业对负面报道后是否进行声明的选择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国企和民企负面报道后的印象管理动机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声明行为差异。以中国2009-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来自公司网站的“声明”数据验证,本文研究发现:(1)负面报道后,民企相比国企更偏好进行声明;(2)进一步分析表明,负面报道威胁水平越高,国企和民企更可能进行声明;针对不可辩解型负面报道,国企相比民企更偏好进行声明,针对可辩解型,结果则相反;负面报道威胁水平对负面报道类型与国企和民企声明策略的使用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还发现,社会地位越高以及其他声明越多的民企,越偏好声明,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其他声明对国企负面报道后声明策略的使用没有影响。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不同控股股东企业印象管理策略选择的差异,弥补了有关负面报道后组织行为差异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报道威胁水平、报道类型、声明、印象管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陕西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


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并购成败吗——来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经验证据

陈泽艺 李常青 魏志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重大资产重组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企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出发,实证检验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成败的影响。以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沪深两市481次重大资产重组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重组计划和重组方案未通过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重组失败的概率;在重组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负面报道对重组进展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时效性;同时,与资产质量相关的负面报道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重组的概率;而与资产定价相关的负面报道提高了重组方案审核不通过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负面报道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事中监督作用及公司治理作用,扮演了积极的资本市场“守望者”角色。

【关键词】负面报道、媒体治理、重大资产重组、主动终止、未通过审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审计研究》2017年第1期目录摘要

《会计研究》2017年第1期目录摘要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年第2期目录摘要

《中国会计学刊》(CJAR)2017年第1期目录摘要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7年第1期摘要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7年第1期摘要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7年第3期目录摘要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7年第2期目录摘要


会计学术联盟第七期Seminar(湖北经济学院,5月28日)征稿

第一届“龙马会计与财务研讨会”征稿

CJAS 2017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5月中旬,上交)

《中国会计学刊》(CJAR)2017年夏季学术研讨会

The 1st CCGAR Research Camp on Auditing and Accounting

Call for Papers: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peical Issue on China


首届新制度会计学研讨会征文启事

纪念杨纪琬先生百年诞辰征文启事

第八届(2017)杨纪琬会计学奖征选启事


中国会计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委员会 2017年会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 2017年会


第二届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 暨2017当代会计两岸研讨会(山东济南)

东北暨内蒙古地区高校会计学教师联合会2017年年会暨首届民族高校财会学术研讨会

第十届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

《财会世界》电子杂志约稿函

“中国会计智库”诚邀您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